柔道簡介
柔道能在澳門發展到今天的成績,其實是經過一段漫長的歷史,柔道運動於60年代初在澳門開始推廣,當時葡國在澳門開辦了一個類似童軍組織的葡國青年團,並聘請韓國及日本教練開設柔道班,約有百多名學員參加,謝廣漢和現今柔協的一批理事,大多是當時的首批學員,於六十年代未期在第一期之柔道學員協助下,韓國籍教練豐川威廉在崗頂聖約翰英文書院內開設了澳門第一間私人柔道場名為”豐川柔道場”開始向外招收學員,謝等人就擔任助教工作,剛巧當時電視正上演片集<柔道龍虎榜>,在姿三四郎英雄形象的影響下,學員一度有二百人之多,為該道場的全盛時期,但卻好景不常,青年團隨著四月廿五日葡國革命成功而告解散,而豐川道場亦因社會變遷及各方阻力下告走下坡,柔道班亦隨之結束,最低潮時只剩下謝廣漢一人獨力支持道場之開支使道場不致倒閉,約半年後,部份原來學員重返道場,此後,一批志同道合的年青人,於七五年決定將豐川道場易名為澳門柔道館(即澳門柔道協會前身),由謝廣漢主理,重新發展及推廣柔道,謝廣漢館主之名亦因此而得,由於各人的努力,柔道館的學員數目不斷增加,原本的豐川柔道場已不敷應用,故此柔道館須向該學校申請使用多一間課室,以容納當時眾多的學員。為了能更廣泛地發展柔道,謝廣漢於1975年親身遠赴日本,在柔道發源地”講道館”及東京警官學校接受了半年的特別訓練,回到澳門後謝廣漢於1976年開始正式擔任澳門保安部隊柔道教練,將柔道推廣到警界內,練習柔道之人數亦不斷遞增,為了使澳門的運動員有機會參與國際比賽及更有效地推廣柔道,謝廣漢籌組班底並於1980年7月23日辦理了澳門柔道館之立契註冊手續,以代表澳門柔道界之合法組織與外界接觸聯繫。並透過當時柔道館的兼職教練山口一男先生與日本講道館取得了聯繫,申請加入亞洲柔道連盟,經過兩年的努力,於1982年亞洲柔道連盟終於正式接納澳門加入成為會員,更改名為澳門柔道協會,一年後更自動成為了國際柔協的成員,從此,澳門便正式開始組隊參加國際性的賽事。
除了參與國際性賽事外,澳門柔道協會很注重運動員培訓,由於聖約翰的學校易手,訓練場地需要遷離,為了另覓場地,澳門柔道協會曾向教育廳求助,得到該廳借出葡文小學禮堂作為澳門柔道協會的大本營,在澳門綜藝館建成後,市政廳亦願意借出綜藝二館給予柔協作訓練用途,因此,當時就有了兩個訓練場,另外加上教育司所主辦之暑期培訓班,學生人數就更多了,可是礙於葡文小學的設備過於簡陋發展始終受到局限,經多年爭取後,最終於1984年得到當時之體育總署批給望廈體育館作為會址,並附有國際標準設備,為澳門的柔道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澳門柔道協會的發展到了今天,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就國際地位來說,澳門柔道協會除了是亞洲柔道聯盟及國際柔道協會的會員外,更加是泛太平洋柔道組織及東亞柔道協會之成員;理事長謝廣漢先生亦在各國組織內擔任要職,現任國際柔道協會運動委員、亞洲柔道連盟運動部長兼法律委員會主任、泛太平洋柔道組織財務長。
本澳曾先後舉辦了93’亞洲柔道錦標賽、97’及07泛太平洋柔道錦標賽、2003年亞洲青年柔道錦標賽、2010年東亞柔道錦標賽、多次國際裁判、教練及賽事研討會,等大型活動,可見澳門柔道協會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就國際比賽成績來看,為了提高本澳柔道水平,在過去曾先後聘請了11位日籍教練來澳任教,本澳柔道選手近年參加了不少國際性柔道比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包括世界柔道錦標賽、世界青少年柔道錦標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亞洲柔道錦標賽、亞洲運動會、東亞運動會及其它國際柔道錦標賽等,因此本澳柔道運動在主客觀情勢上均已具有良好的基礎。
沿革起源
柔道起源於日本,前身是日本柔術。日本柔術演變自古代的相撲,相撲分成二支:一支是以競技、表演、觀賞為目的的相撲;一支是以實踐為目的,為武士攻防技擊演化而成的柔術。
明治維新以後,柔術曾被取締,柔術家淪落街頭以賣藝為生,柔術日漸衰落,直至十九世紀中葉,一位日本東京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決心挽救日本的國技—柔術,他博採眾家之長,創立了以”投技、固技、當身技”為主的新柔術,為區別舊柔術,他改名為”柔道”。西元1882年,這位具有膽識的柔術改革家在東京永昌寺開設講道館,並做為訓練中心,促進柔道運動現代化,柔道自此開始在日本興旺發展,並向世界傳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柔道在日本曾經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到了西元1948年舉辦戰後第一次全日本柔道錦標賽,西元1949年日本成立柔道聯盟,西元1950年學校也允許開展柔道之後,柔道在日本又開始活躍起來。在國際上,西元1948年歐洲建立了柔道聯盟,日本於西元1952年加入,後來該聯盟正式易名為國際柔道聯盟(上條虎雄,1982),總部就設在東京講道館,嘉納治五郎的兒子嘉納履正擔任第一任主席。1956年東京舉行第一屆世界柔道錦標賽,1964年日本東京第十八屆奧運會,柔道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由國際柔道聯盟現共有167個會員國看來,柔道的蓬勃發展與獲得的支持自不用言諭,但其間之競爭亦相當激烈。
除男子柔道外,日本、法國、中國、德國等許多國家開展了女子柔道運動,並組織了各種洲際、區域性女子柔道比賽。西元1980年舉行了第一屆世界女子柔道比賽,1982年國際柔聯決定女子柔道正式列為比賽項目。
歷史
柔道起源於日本古代的武術柔術。柔道是由日本人嘉納治五郎於1882年改良自日本古武道柔術而發展出來的一套運動。他是一位博學家,也是一位教育家。
1911年,日本政府開始協助推廣柔道至全國,並正式列為學校體育課程之一。
柔道以「精力善用」「自他共榮」為基本理念,並以鍛練及教育身心為目的,而非單純以競技勝負為目標,正如嘉納治五郎於講道館的遺訓:「柔道は心身の力を最も有効に使用する道である。その修行は攻撃防御の練習に由って身体精神を鍛錬修養し、斯道の神髄を体得する事である。そうして是に由って己を完成し世を補益するが、柔道修行の究竟の目的である。」(柔道是最有效使用身心之道。其修行是以攻擊防禦的練習來鍛鍊休養身體精神,並體會該運動的精髓。如此來完成大我並對世界有所補益,乃柔道修行的最終目的。)
現時柔道已於全球各地普及,並納入為奧林匹克競技項目之一。